你的位置:主页 > bt大战神 > 强国征途上的“挑战”潮流

强国征途上的“挑战”潮流

大战神私服 发布于 2020-01-16 20:12   浏览 次  

2019年11月05日 星期二

中青在线

  往期回顾

强国征途上的“挑战”潮流

 新闻列表 返回目录     

中青报系

强国征途上的“挑战”潮流

面向国家需求 注入青年智慧 强国征途上的“挑战”潮流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 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19年11月05日   03 版)

编者按 第十六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开幕在即。这项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盛会的赛事,始于1989年。30年来,“挑战杯”秉承“挑战筑梦、科创报国”的理念,越“玩”越有趣,越赛越精彩。

大赛坚持以大学生为主力军,始终走在科创前沿,鼓励大胆创新,不断挖掘原创科技项目,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顶尖创新型人才,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报即日起推出系列报道,从不同角度回顾和解析“挑战杯”30年走过的历程。

---------------

把所学运用到实践,东南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大四学生高君慧和同学花了两年时间。他们带着“面向5G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的快速开发验证平台”一路过关斩将,终于站上了第十五届“挑战杯”特等奖的领奖台。

在通信领域技术的激烈竞争中,大规模MIMO成为5G发展的关键,现有验证平台结构复杂、开发周期长、扩展性差,无法适应高校和科研院所核心知识产权的快速转化。

这一问题该怎么解决?

高君慧探索出的解决方案就是“面向5G大规模MIMO无线传输的快速开发验证平台”。在这一探索过程中,她提出一种综合利用多核服务器及FPGA的快速开发验证平台新架构。

“做这个项目就是想把自己所学应用到实践上。”高君慧说,当时正处于5G研究阶段,一些算法还不算成熟,而她和同伴们做的这个开发验证平台,可以快速验证5G的新型算法。

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征途上,青年成为创新的主力军。而“挑战杯”的赛场,为青年提供了展示的舞台,让青年学生能够更加积极投身到对科技前沿的探索中。

这样的探索,从不是一帆风顺的。即使到了成果展示的环节,各种困难依然“防不胜防”。

“最难忘的就是在省赛的时候,因为我们的平台运转速率较快,发热比较严重,一般需要在较低温度下运行,但是省赛的场地温度很高,等到准备答辩时,发现系统已经宕机了。当时时间紧张,我只能选择进去答辩,另外一个同学负责重启系统。”高君慧坦言,其实那会儿心里挺没底的,不知道答辩出来评委看到的系统是个什么状态。

好在她答辩完成得很好,系统也重新运行了。回想起参加“挑战杯”过程中的这次意外“挑战”,高君慧总结道:“主要是因为我们前期工作准备充足,,比较有底气,所以在这种状态下仍然可以较好地完成答辩内容。”

事实上,像高君慧这样的高水平选手,只是历届“挑战杯”赛场上诸多“璀璨之星”中的一颗。

从最初的19所高校发起,到2000余所高校参与,从300多人的小擂台,发展到200多万大学生的竞技场,30年来,“挑战杯”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不断增强。

这场被誉为当代大学生科技创新“奥林匹克”的盛会,培养了一大批创新人才,他们传承科学家精神,在国家建设的各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项竞赛,也孕育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原创科技项目,增加了科技进步的源头储备,其中不乏发展成为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的突出案例,同时促进了一大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在经济社会中的转化应用,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挑战杯”已成为服务国家建设、服务青年发展、服务教育改革、服务产学研融合的大平台。

多年来,“挑战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从首届项目中的“微机图像处理系统”、第五届项目中的“太阳能电动汽车”、第八届项目中的“无线移动信息终端平台”,到近年来项目中的“柔性快充锂金属电池”“晶体缺陷原子尺度观察”……青年参赛者们始终聚焦科技前沿,敢啃“硬骨头”、深耕“试验田”、勇闯“无人区”,展现了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执着追求。

围绕科教兴国战略,由大学生将实验室中的各项研究,变成生活中利民的科技成果,再进一步转化成经济产业,实现科技强国目标,是“挑战杯”项目孵化到成果转化的运行逻辑。

如今,“挑战杯”已成为全国科技含量最高、覆盖面最大的创新创业“青训营”,数以千计的创新型企业从这里起步,走向市场,不断为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注入青年智慧,是挑战杯的又一特点。

多年来,“挑战杯”始终倡导对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有重大价值、有深远影响的创新。紧密结合国家发展建设的关键需求,这一思路在“挑战杯”竞赛参赛项目中显得尤为突出。

不少参赛作者回顾“挑战杯”参赛历程时,都深深感到参加“挑战杯”的过程也是深刻思考如何将自己的科研成果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的过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第十一届挑战杯参赛项目“云台可三轴精确定向无人直升机系统方案”,经过孵化,原学生团队成立了天峋无人机公司,目前已发展成为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的无人机供货商。

扶贫攻坚、环境治理、“一带一路”、航空航天、健康中国、垃圾分类,一个个项目选题的背后,凝聚着青年学子的报国理想与时代担当。

回首30年,“挑战杯”竞赛既是提高青年学生创新能力的平台,又是融汇青年科技思想、增强整体国民创新创造活力的载体,也是青年学生增强自身科技创新文化自信的舞台,为凝聚青年人心、开发青年脑力、培育青年人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时代呼唤新青年,“挑战杯”不仅是一场鼓励青年学生展示青春理想的“筑梦之旅”,也引导着青年学生将人生价值融入国家需求。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杜沂蒙 见习记者 王璐璐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9年11月05日 03 版

版权声明:凡本网文章下标注有版权声明的均为中青在线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使用。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如需授权,点击

最多关注
  • 今日
  • 本周
  •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