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bt大战神 > 拂风堂里谈风月

拂风堂里谈风月

大战神私服 发布于 2018-12-27 05:48   浏览 次  

拂风堂里谈风月

  温州网讯 丁海涵学西画出身,专业是油画。原以为,书房是他工作画画的地方,会有不少已成或将成的油画作品。没想到,见到丁海涵,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工作室在另外的地方,书房只用来读书”。

  果不其然,不见预想中强烈、冲撞的丰富色块,这间书房让人联想到“清汤寡水”四个字,有一些整洁,有一些冷淡,除了书,便是几张山水画和几行简易装裱过的清雅小字,空间不大,像是一位江湖隐者的“陋室”。

  原来,西洋画派的先生正做着一场写意山水的江湖梦呢。

  与书房风格相对应,这位先生在性情上也颇有些“今夕只可谈风月”的洒脱劲儿,他将书房取名“拂风堂”,意思是这一小块用作书房的区域位于整个房屋的过道处,时有穿堂之风拂煦,到了夏天更是凉快,便如读书,给人以醍醐灌顶的“清凉”效果。

  书房主人:丁海涵,1974年出生,温州人,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师。

  坐书堆品江湖

  香港出版人罗志华曾经营过一家独立书店——青文书屋,这间书屋在业界名气很大,面积却不大,只是四壁皆书,直堆砌到天花板边上去,只留一条逼仄的过道;后来,旁人缅怀其爱书,称他为活在书堆下的人。

  拂风堂也是一处书堆。

  从外观上看,这儿的空间像一个放大的火柴盒,靠里屋的墙壁上是一排蓝灰色的嵌入式书柜,对面是四列半人高的书堆;余下两面,一处临窗,置放着一张玻璃书案,另一面原先是储物架,如今被书籍占领也成了“书窝”。四壁之中三壁皆书,书的数量近万是肯定的,可贵的是,书多地少,这儿却依然整洁。

  丁海涵坦言,这种整洁在其他房间是难得一见的,书房之所以能得到这般“另眼相待”是因为他对阅读有一种洁癖,比如一本书沾染了污垢,他是非擦去不可的,为了这种时不时的清理,丁海涵要在桌上的笔筒里常备两三块橡皮擦。此外,他喜欢在整洁清爽的环境下看书,特别是坐在书堆中央的那张绿色沙发椅上,虽然书目繁杂,但取用方便,因为这些书本堆砌整齐,归类明晰,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

  “平日友人来访,我就会邀请他们写几个字或画些画儿。”书房虽不大,丁海涵和他的朋友们却很喜欢在这儿舞文弄墨,这是一种志同道合者之间的耍玩,研了墨,备了笔,你来一张我也来一张,次数一多,就能凑出好几本作品集。他的一位朋友为其中一本题了一个名儿,叫“雅舍小品”,丁海涵很是喜欢,几位江湖隐士在雅舍里率性起笔、品谈江湖,本身就是一件风流雅事。

  就像女人买衣服

  “我买书就像女人买衣服。”丁海涵打了一个比喻来形容他买书时的冲动。他说自己出门在外会特别留意卖书的店铺,去了寺庙还会带回来几本佛典。他觉得这种不考虑结果(指未必会看、会用)的做法缘自他对书本的痴迷,并打趣称自己对书“有点恋物癖”。

  2003年,是丁海涵藏书量激增的一年。当时他去了一趟北京学习,有一回溜达逛到了新华书店,彼时书店后面的仓库正进行书本的折价销售,很多好书的价格低至一折。丁海涵瞄了几眼便来劲儿了,挑了一次还不够,在北京学习的那段时间里他又光顾了好几回,,等到回温,他的行李中多出了六大箱的书本。

  过了几年,网购开始流行,丁海涵也喜欢到网上书城和二手书网站淘宝,渐渐的,他的书比原先增加了一倍不止。

  “有时是工作中需要书里的某一块内容,有时是因为书的封面好看,有时可能仅仅是因为这书少见。”丁海涵的购书目的多样且简单,他可以因为任何一个亮点去购买一本书,所以千万不要问他是否已将家中所藏悉数读完,因为喜欢买书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能够理解那份购买时的快意,而不是简单地用结果去衡量。

  “我喜欢周作人的书,还有台湾画家王家诚的作品。”丁海涵几乎买全了这两位的全部作品,这一点用衣服来比喻倒是恰当。在旁人看来,他就像是迷恋上某位设计师风格的粉丝,但凡是对方的作品,他都愿意埋单。此外,他曾买过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王家葵的考评书法的专著,很是喜爱,关注了对方的网站,发现这位医学博士的书法造诣也不浅,他觉得“只拥有书是不够的,还要拥有他的字画”,一来二去和对方成了网友,根据润格买了字画,顺带着让对方给他的“拂风堂”写了一幅。作为粉丝,丁海涵偶尔也是狂热的。

  谁说清退不是宝

  除了教书、画画,丁海涵眼下还做书画史方面的研究,去年出版了《近现代绘画视野中的永嘉山水》,以丰富的图文、史料梳理了近现代温州山水画家的事迹、作品以及描绘温州山水的作品等,此书写作,少不了丁海涵购来的那些旧书的功劳。

  “我在写作雁荡山水画时,得到四五本不同年代有关雁荡风景、绘画的书,有一些连图书馆也没有。”说起这几本旧书,丁海涵的神情里流露出一丝伯乐相马的自豪,其中最早的一本是1928年出版的《中国名胜——雁荡》,由乐清大荆人蒋叔南拍摄的风景图册,是雁荡山的早期图像资料。不过这样珍贵的图本被盖上了“解放日报清退图书”的印记,也正是因为退休下岗,这本书才会进入二手市场最后成了他的私藏。此外,和雁荡相关的还有1937年美国出版的《国家地理杂志》,以及1959年出版的由马公愚题签的《雁荡》。影像留存的山水形象及其中透露时代气息的变化,对理解不同时代的雁荡绘画是大有裨益的。

  “喜欢读杂书,有时候也会有意外的发现。”因为杂览的爱好,他发现和整理了清初著名的诗人画家,曾于泰顺任五年县令的安徽宣城人梅庚在温的事迹与诗画。“最初,我在翻阅闲书时发现一幅他的《江山帆影图》山水画,藏于上海博物馆,竟然是梅庚在温州泰顺罗阳的官衙创作的。”于是他顺藤摸瓜收集资料,买来1982出版的胡艺编著的《梅庚年谱》对照,并进行多方考证,最终在书中将梅庚的在泰顺的山水画《江山帆影图》和长诗《修船谣》奉献给读者。

最多关注
  • 今日
  • 本周
  • 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