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主页 > bt大战神 > 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

中共绵阳市委 绵阳市人民政府

大战神私服 发布于 2020-09-05 16:32   浏览 次  

【概况】   2011年,全市审计机关共完成审计项目2267个,查出违规金额3.17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99.94亿元,上缴财政金额1.68亿元;移送司法、纪检监察机关处理5件,移送其他部门处理3件;完成灾后重建竣工结(决)算审计项目1874个,送审金额84.14亿元,审减金额11.4亿元。出具审计报告和报送审计调查报告1561篇,审计提出建议1707条。市审计局被审计署记“全国地方政府性债务审计先进公务员集体三等功”一次;市审计局实施的“北川新县城建设审计项目”被审计署表彰为“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表彰项目”; 被审计厅表彰为“2011年度审计工作绩效考核先进单位”、“2011年度全省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先进集体”、“2011年度港澳援助项目跟踪审计先进集体”;市审计局被市政府记集体二等功一次;市审计局党组被市委表彰为创“四好”活动先进班子;市审计局机关党委被市委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灾后重建审计】   突出“北川新县城建设项目、特殊党费和港澳援助项目、重大灾后重建项目跟踪和结(决)算审计”三大重点,按照“项目推进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要求,全程跟踪、每投必审。完成北川山东承建15个大项、309个合同段,涉及金额22亿元的工程结算审计,审减率达26%。对除江油市和游仙区以外的7个县区、5个园区特殊党费管理、使用、项目实施情况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对审计厅授权6批次48个港澳援助项目进行跟踪审计。灾后重建以来至2011年底,全市完成灾后重建竣工结(决)算审计项目2739个,送审金额131.8亿元,累计审减金额达17.8亿元。

【政府性债务审计】   抽调134人组成9个审计组,对9个县市区1221个政府部门、机构和单位、10家市本级融资平台公司的9670笔债务进行全面审计,摸清各县市区政府截至2010年末债务构成、来源、使用方向等情况;分析地方负债比率、偿债率和融资平台等债务转化和风险情况;发现88个问题并督促整改落实,为地方政府加强融资平台管理,控制债务风险决策提供重要依据。对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债务的审计调查,为该县债务化解提供重要依据,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对三台县宏达公司专项审计调查,澄清事实,回应媒体报道,消除不良影响。

【财政审计】   围绕“财政审计大格局需求、两个报告需求”,组织全市审计机关对143个地方政府财政预决算和部门财政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共查出违规金额3.17亿元,管理不规范金额66.28亿元。完成审计厅交办对内江市的财政决算交叉审计和绵阳市工商系统2010年度财政预算执行审计。两项工作都被审计厅通报表扬。

【经济责任和企业审计】   创新方法,统筹兼顾,注重质量,稳步推进“经济责任、农业、金融、社保和企业审计”。创新经济责任审计方法,注重审计评价和结果运用。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全年共对63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涪城区、江油市、游仙区等16个乡镇土地整理项目、游仙农村信用社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对全市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审计得到审计厅充分肯定;开展大型企业科技创新、全市农业产业化扶持资金、普通高中、乡镇卫生医疗机构债务和供销社、朝阳厂、粮机厂等改制企业专项审计调查。

(黄江洪)

工商行政管理

【概况】   2011年,全市实施“窗口擦亮”和“提速增效”工程。打造工商登记注册无障碍服务。建立重大项目绿色通道,招商引资重点企业入驻绵阳时,实行急事急办,确保企业在最短时间领到营业执照。工业园区集中全市60%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企业联系制度,各级领导“点对点、面对面”挂牌联系园区企业,全年新登记内资企业3779户,同比增长12.3%;新增注册资本207.8亿,同比增长16.9%。新登记外资企业25户(分支),注册资本3034万美元。截至2011年12月,全市内资企业达30216户,注册资本 1191.7亿;外资企业289户(分支),外商投资总额17.4亿美元。

【畅通企业融资通道】   2011年,全市搭建“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出资、小额贷款、商标质押”四大融资平台,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全年办理动产抵押登记310宗,被担保合同金额32亿元;办理股权出质、出资登记71户,被担保债权金额 15亿元;办理拍卖委托登记116份,确认拍卖金额9亿元。在小额贷款公司的设立过程中,坚持“不设路障、只设路标,不讲不能办、只讲怎么办”的原则,使绵阳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良好,全力畅通企业融资通道,全市有小额贷款公司7家。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2011年,全市贯彻国家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政策,落实“三个一律”和“非禁即入”原则,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民营企业的发展。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16538户,新登记私营企业2842户。全市有个体工商户13.2万户,从业人员21.8万,注册资本42.7亿元,同比增长11.4%、12.2%、 8.3%;有各类私营企业22095户,从业人员20.6万,注册资本430.3亿元,同比增长12.1%、10.9%、11.8%。

【服务新农村建设】   2011年,开展涉农合同培训196次,建立合同帮扶联络点3500个,推进订单农业签约农户7万余户,签约金额超过10亿元,履约率达99%以上,全市省级“守重”企业达87户,市级“守重”企业163户。实施农资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农资经营台账,监测农资商品145个批次,农资产品抽检合格率比上年提高4.4个百分点。全年查处农资案件95起,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多万元。新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74户,出资总额为24.3亿元,成员总数为1.86万人。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209户,同比增147%。

【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2011年,落实经营者查验记录、索证索票制度,推进食品安全监管规范化。推行食品监管一户一档,确保主体资格合法有效。三台局推行“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梓潼局制定《食品配送操作规范》。全年教育培训食品经营户9720人,企业签订承诺书1458份。全市发放食品流通许可证10085份,建立食品安全示范店464户。强化食品快速检测操作培训,共抽样检验食品399个批次,快速检测食品88组。组织开展“地沟油”、“食品非法添加剂”等专项整治12项次。全市检查食品经营主体98899户次,取缔无照经营食品主体95户,立案查处食品案件112件。